钢材产能严重过剩“只是个传说”
2010-3-25 9:39:10今年一季度,中国钢材需求旺盛,刺激钢铁企业全力增产,市场价格震荡上行。由此看来,所谓缺乏下游需求不足为凭,钢铁产能过剩也只是一个“传说”。虽然还存在原材料涨价等不确定因素,但全年钢材价格震荡向上,钢铁企业利润趋势应该不错,明显高于上年水平。
一、缺乏下游需求不足为凭
各类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钢材需求,尤其是实体经济需求呈现旺盛增长势头。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月份钢铁行业PMI综合指标大幅回升,达到58.7%,创下2009年9月以来的新高。
从一些主要耗钢行业的数据指标来看,1—2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6%,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1%。同期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9.7%,金属切削机床增长33.8%民用钢质船舶增长95.4%,都比去年同期加快50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钢材出口数据也是不错。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2月份,全国出口钢材538万吨,同比增长55.1%,与去年同期下降52%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因为世界经济复苏,以及生产成本的显著提高,预计今年国际钢材市场货紧价扬,有可能出现国内外两个市场争夺有限资源的局面,引发钢材价格的进一步攀升。
由此可见,中国钢材实体经济需求更为旺盛,而不是像一些媒体所反映的“下游需求尚未启动”。实际上,所谓销售动静不大,这仅是一些地区钢材贸易商的局部感受,并非整体需求情况全貌,特别是未能反映出钢材向重点工程直销的主渠道情况,包括钢材库存也是如此。
二、产能严重过剩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当前需求旺盛及预期看好,刺激钢铁企业加大马力生产。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产量累计10289万吨,同比增长25.4%;钢材产量11736万吨,增长27.7%,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3和24个百分点。
如果按照前两个月粗钢产量折年率计算,中国粗钢产能发挥已经不低于6亿吨,比较目前多数观点认可的7亿吨产能,其产能利用率已达到85%,已是正常偏紧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受到全球最大城市化进程、钢材终端消费加速发展和极为旺盛的环保需求三大力量的推动,今后10年内,中国粗钢消费量有望达到8亿吨规模,甚至更多。由此看来,所谓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只是“一个传说”。
三、钢铁企业利润发展趋势不错
从2009年4季度开始,因为实体需求开始复苏,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上涨预期推动,国内钢材价格震荡上行。据测算,2月末全国30个主要城市、五大品种的钢材平均价格为4239元/吨,同比上涨14.5%,比较去年9月份价格水平上涨12.4%。
由于上述利多因素的继续存在,预计年内钢材价格还会扬升。虽然今后生产成本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减钢铁企业赢利,但综合分析,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有利于促进钢铁企业实现利润:
首先钢铁企业可以顺势涨价,甚至获取“超额利润”。即超出原材料成本提高部分的利润。
其次是先前库存的“集体升值”。从储备的原材料一直到产成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成本,全都获得升值,从而产生企业赢利的放大效应。所以,有时候钢铁企业并不愿意原材料价格大幅跌落,因为会失去支撑,引发钢材销售价格的更大幅度跌落,并导致先前库存的“集体贬值”。目前长协矿价格大幅上涨势头已经确立,连带庞大库存的巨额升值,以及翘尾因素的影响,今年内中国钢铁企业利润发展趋势应当不错。
四、真正的利空因素是人民币升值
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是今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之一。如何实现上述目标?除了继续银行窗口指导,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之外,可供选择的还有两大手段,一个是加息,另一个是人民币升值。由于加息的杀伤力和副作用显而易见,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使用。因此,今后通过人民币升值途径治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因此,今年真正有可能对钢材上升行情形成压制的可能是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对钢材行情的打压主要体现为进口原材料价格的相应跌落,引发钢铁企业库存的集体贬值,导致现有价值量的巨大损失。此外,还会使得钢铁产品出口受阻,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受其影响,国内钢材行情势必出现阶段性走低。对此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