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银行业:新解再融资盛宴兼评交行配股方案

2010-2-26 9:27:40

  2月23日晚间,交通银行发布公告,每10股配售不超过1.5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20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

  评论:

  市场对于交通银行A+H配股补充资本金有一定预期,但是420亿元的融资总额超过此前部分媒体报道的250亿元。目前财政部持有交通银行股权比例为26.48%,香港汇丰银行直接并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交通银行股权比例合计为19.15%。虽然财政部以及香港汇丰银行未公开表示参与此次配售,但是从我国政府把交通银行作为有一家重要国有银行的定位,以及汇丰银行对于交通银行的战略定位看,我们认为这两大股东均会参与此次配售。

  如果把首都机场集团等前几名股东作为战略投资机构考虑,对A股资金影响为112亿元;如果不考虑这几个股东的特殊性质,则此次配股对A股资金影响为137亿元。央行年内第二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市场对于资金供求变动十分敏感。此消息对公司以及整个银行板块的股价有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银行股较低的估值水平以及市场对银行股再融资问题有较长时间的预期,所以影响有限。

  重新看待再融资:

  从2009年8月银监会逐步推行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新巴塞尔协议以来,银监会对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逐渐提高,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夯实了资本和核心资本。更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引发了这次银行股再融资浪潮。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上市银行都公布了再融资方案。在此次银行股大规模的再融资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值得反思:

  1.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大多使用了股权融资,而且除民生银行(7.38,0.12,1.65%)由于股权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以外,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商行或是采用配股,或是直接对前几大股东增发。可见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是非常支持银行再融资。

  2.虽然这次再融资是由监管当局提高监管要求而引起,但是各上市银行再融资额远高于根据监管层要求算出的资本缺口。

  我们应该把这次银行股再融资当成是一次集体“圈钱”事件么?

  厉兵秣马,战略性再融资。

  回顾我国银行业过去若干年的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是一个跑马圈地的时代。

  民生银行作为资产快速扩张,网点全国布局以提高利润的典型。2000年-2008年,民生银行的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税前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4%,这两个指标在上市银行中都是名列前茅。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公司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快速布局,2000年民生银行网点只有63个,而2009年中期有网点406个,并且70%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2010年2月22日晚,民生银行公布了《公司中长期分支机构设置规划》,在未来3-5年,进入二线中心城市。新建1级分行5-7家,备选城市为南宁、呼和浩特、沈阳、乌鲁木齐等;新建二级分行70家,县域及同城支行230家左右;以香港为突破口设置境外分行。在银行的网点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的时候,新增单位网点边际利润下降,同时随着网点数量增加,公司的管理难度在加大。在民生银行高速扩张的同时,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数量也数倍的增加,而且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当发达地区的优质客户被各个银行瓜分殆尽,原来那种粗放型的扩规模就有利润的时代就将逐渐过去。

  无独有偶,招商银行一向是以创新型银行的形象出现。招商银行在2003年提出进行第一次转型,其目标是提高零售业务比例;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第一次转型的成功让“一卡通”和招行品牌深入人心,进而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排头兵。而现在,招行的管理层表示要在未来3-5年,实现第二次转型。转型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降低资本消耗;提高定价能力;提高非利息收入。

  两个例子都说明银行业跑马圈地的时代即将结束了。这次由监管机构引起的再融资已经由一个监管引起的被动的包袱演变成了一个各家银行厉兵秣马备战转型的主动性再融资行为。由此看来,这次再融资是一次披着黯淡外衣下的一场盛宴。高资本充足率不但可以在拓展新业务的时候更加容易的获得监管层的默许,同时也在资本越来越难以获得的情况下抢占先机。

  目前,从2010年动态市盈率看银行股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但是市场对于宏观政策、资金供求以及天量贷款引发资产质量的担忧情绪可能会继续打压银行股的估值。或许我们应该感谢这种情绪,只有大浪过后才能捡到美丽的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