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18万公顷供应驱散“地荒”梦魇

2010-4-21 9:28:02

  2009年房价的飙涨带动土地市场火爆,地价高涨,全国多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在宽松的金融政策背景下,大批“地王”诞生,市场活跃程度前所未有。

  为控制地价大幅度上涨,国土资源部4月15日公布,全国2010年度住房用地计划拟供应量大约为18万公顷,与去年全国住房实际供地7.65万公顷相比,以及和前五年平均年度实际供地量5.465万公顷相比,有大幅度增加。

  据测算,如果把这些土地换算成实际商品房供应,以平均容积率1.5、每套住房90平方米计算,3年后市场上将会增加2000多万套住宅,按人均30平方米计算,将会解决6000万人的住房问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2007年购置土地面积为4.06亿平方米,2008年购置土地面积为3.68亿平方米,2009年为3.19亿平方米,今年第一季度为0.62亿平方米。其中,2008年和2009年购置土地面积都出现环比下降局面。2007年完成开发土地面积为2.69亿平方米,2008年为2.6亿平方米,2009年为2.3亿平方米,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开发0.38亿平方米。

  从各个一线城市土地供应计划来看,今年供地规模都有一定幅度增长。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介绍,2010年北京市将供应住宅用地2500公顷,比去年实际增加968公顷,增幅高达63%。供应土地中的50%,即1250公顷将用于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

  “截至一季度末,北京已完成住宅供地840公顷,其中,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地占了571公顷,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北京市国土局负责人表示。从一季度完成情况看,北京完成全年2500公顷计划问题不大。

  上海市2010年则计划供地1100公顷,比去年增加35公顷,增幅只有3%。过去五年间,上海平均实际年度住宅供地量约1040公顷,今年1100公顷供地量比过去5年平均值增加约5.7%。

  在今年上海1100公顷的供地总量中,存量土地以及新增土地各占一半,纯粹的商业住宅类型用地仅为330公顷,占总量30%;带有政府保障性质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占总量70%。

  广州市则推出了史上最大供地计划,今年广州市十区商品住宅用地供应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六区超过2平方公里。而2009年广州市供应商品住宅用地4.1平方公里,平均楼面地价4135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37%和74.5%。

  全年土地供应计划激增,在一季度全国土地供应量上已有体现,地价环比增长率开始下滑。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2.67万公顷,同比增长1.25倍。虽然综合地价仍在增长,但商业和居住地价环比增幅回落。2010年一季度末,全国105个监测城市商业、居住地价分别为4822元/平方米、393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5%、11.9%,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3%、3.0%,环比增长率分别回落0.9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

  保障房分水岭

  根据国土资源部计划,保障性住房、棚户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将占到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7%。业内人士指出,今后,适合中低收入人群的房屋将大幅增加。而国家此次推出的保障房计划,业内人士称为“二次房改”。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在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间划分“分水岭”。

  在全国住房供地计划中,保障性住房用地为24454公顷,与去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其中,经济适用房用地占保障性住房用地总量的71%,另外29%则是廉租房,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7倍:

  2010年,中央确定的3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按照单套面积60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5计算,300万套住房全部实行新建所需土地规模为12000公顷,目前的供应计划总量24454公顷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万通地产(600246)董事长冯仑认为,保障性住房建设事关楼市大局,而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体系还不太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住房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商品房房价连续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他指出,“稳定楼市”和“将房价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必须有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配合。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未来70%以上的房屋供应该纳入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体系。

  不过有专家指出,虽然保障房用地供应占比和总量均大幅提升,但土地供应上的“鸠占鹊巢”依然值得高度警惕。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廉租房用地、经济适用房用地远远超过2004年-2008年平均水平。然而,为应对金融危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90平方米占70%”的政策要求名存实亡,所以出现了保障民生住房用地增加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减少的局面。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保障民生的住房存在区位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保障民生住房当然不能都搁在市中心或CBD,但在城镇边缘地带规划保障性居住小区,地方政府必须统筹规划解决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问题。”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指出。

  一级开发有待提升

  土地供应量增加与一级开发紧密关联,自2004年土地出让实施招拍挂制度后,地方政府成为土地二级市场的唯一提供者,二级市场的出让收益由政府享有。但土地一级开发却维持8%左右的固定收益率。土地一级开发动力不足。因此,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土地一级开发制度也应该变革,以提高开发效率。

  业内人士介绍,土地一级开发,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国有土地、乡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的土地达到“三通一平”、“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熟地),再对熟地进行有偿出让或转让的过程。

  根据国土部有关规定,一级开发企业的利润率不得超过8%。这就使得土地一级开发的利润空间被锁定。“不少开发商希望借助土地一级开发,帮助企业在二级市场上获得开发资格。”北京建工置地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由于一级开发利润率低,而二级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上存在一些一级开发商通过故意延期交地的现象。这对于土地的平稳供应影响很大。“如果一级开发集中在政府手中,可以采取例如提前预公告等形式,缩短土地入市的流程,避免由于推地不均造成的恐慌性拿地。”

  分析人士认为,土地是资源类商品,也是房地产产业链最前端的环节。对于当前土地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未来国家将加大对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的综合治理,以解决日益突出的土地稀缺性和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

  作为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2010年供地计划紧随信贷收紧政策出炉。2010年,全国土地供应量较前几年平均水平大幅增长。18万公顷的供应量将新建多少商品房、能否如期落实,土地一级开发能否跟上土地供应的步伐?这些问题是悬在房地产市场上方的利剑。如能顺利落地,必将对楼市供需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调查,供地计划虽然还是一幅“蓝图”,但对市场主体预期的变化已经产生影响。3月以来,全国主要城市土地市场的供应量显著回升,其中,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连续两个月下调。除北京住宅用地成交均价和溢价水平小幅上涨外,上海、成都等地成交价格都有所下跌。